贵港人才网Ggrcw.com贵港本地人事人才网站「免费一对一找工作」网上的人才市场,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真实、有效招聘信息!都用贵港人才网.Com!

简历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职位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首页
热门资讯
退伍不褪色 “兵支书”领跑乡村振兴

退伍不褪色 “兵支书”领跑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贵港人才网-Ggrcw.Com
2025-08-02
12

退伍不褪色 “兵支书”领跑乡村振兴

——记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党总支部书记蔡荣臻

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蔡荣臻 (左一) 指导农户管理稻虾田。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这虾药得按比例兑,水温超过30℃就别撒,你那12亩虾塘的虾苗刚蜕壳,得格外注意水质。”7月28日,在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党群服务中心,该村党总支部书记蔡荣臻对特地从江口镇赶来的养殖户陈丕军认真地叮嘱着。

“去年心里是真没底,全靠蔡支书一点点教,教怎么挖塘、怎么养殖。现在,12亩稻虾田投下去的钱全回来了,还有点儿赚头呢!”陈丕军言语中带着意外的喜悦。

中桥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人来人往。这是蔡荣臻在村委的常态,他总是“泡”在村委,谁来问政策、讨经验、诉难处,开门准能找着人,这里早已成了他退役后的另一片奋斗天地。

退伍不褪色 “硬核支书”锻造硬核班子

2002年,蔡荣臻从部队退役了,与许多退役军人一样面临过人生选择。他曾辗转佛山、北京、广州等地发展。2014年回到中桥村后,在村委的动员下,蔡荣臻决心扎根家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2017年换届前,村委班子面临严重年龄断层问题,5名村干部中,3人接近70岁,2人50多岁。在蔡荣臻等新鲜血液注入后,新班子通过换届更换了4名成员,逐步形成以30多岁为主体的年轻团队。

随着村级稻虾产业的推进,中桥村承担的工作量骤增,产业发展的矛盾调解、村务管理与政府工作的对接,考验着这支重建中的队伍。2021年村“两委”换届,蔡荣臻当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

履新后的蔡荣臻将部队作风融入班子建设。党总支部以“五基三化”建设为抓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通过民主生活会强化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在南木镇党委支持下,该村党总支部实施优胜劣汰机制:清退责任心与服务意识薄弱的干部,吸纳能力强、党性好、学历高的返乡青年进入村“两委”。蔡荣臻带领班子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经党总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程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办事公正快捷。

如今,中桥村党总支部已从“软弱涣散”转变为团结友爱、高效担当、敢打硬仗的基层党组织,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实干破困局 稻虾共作激活“致富密码”

盛夏时节,走在中桥村的田间地头,一块块稻虾轮作的水田接连映入眼帘,在微风中泛起粼粼波光。远处农户正俯身忙碌,或查看晚造水稻秧苗长势,或查看正处于“休眠期”的小龙虾,或在田垄上交流种养经验……

这里曾是低洼荒地,如今却已然成为致富沃土,这离不开蔡荣臻以军人的实干作风,带领乡亲在泥泞中探索出一条“稻虾共作”的致富新路。

2021年,新上任的蔡荣臻面临紧迫任务——100万元衔接资金亟需落地发展100亩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然而,“稻虾共作”发展对村民而言全然陌生,村里低洼的地质条件更增添了疑虑。多次召开村民会议、无数次沟通,质疑声犹在,项目推进压力巨大。

时间不等人,蔡荣臻深知责任重如山。他带领村干部率先破局,项目由村干部自己管理,喂虾、捕捞,大家都没有额外报酬。更重要的是,蔡荣臻身先士卒承包30多亩土地作为试点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再难也要蹚出一条路来。”蔡荣臻说。

在蔡荣臻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2022年,100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亩产值5000至6000元,远超单纯种植水稻的收益。明晃晃的数据,胜过千言万语,村民亲眼看见效益,思想悄然转变。蔡荣臻抓住时机推进土地流转,登门动员村民,分享自己的经验:“我自己的30亩第一年亩产收益就近5000元,第二年亩产6000至7000元。”他一下子成为村民心中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群众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从“你要我做”变为“我想要做”,曾经的土地流转“钉子户”主动寻求参与:“支书,我家那两三亩地有什么办法也做稻虾?”

与此同时,蔡荣臻大力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创新模式,引导农户以10至30亩的规模经营,有效降低风险。针对脱贫户,他更是主动帮扶。2023年初,脱贫户张永焱因家庭负担重,经济十分紧张。蔡荣臻动员他流转12亩土地,帮助挖好塘,垫付租金并借款支持其投苗,约定盈利后再偿还,还实地指导技术。如今,张永焱的稻虾田年产值7万多元。

此外,为提升种养技术,蔡荣臻多次邀请自治区农科院、水产研究院等单位专家,举办技术培训会10多场次、交流座谈会50多场次,培训2000多人次。技术型党员踊跃成为带头人,养殖大户高乾森热心为其他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村民参与积极性高涨。

通过发展富硒小龙虾养殖,中桥村在春节前后市场供应缺口期占据优势,村内固定收虾点多达13个。产业辐射效应也在不断扩大,2022年组建的技术指导队伍已为寻旺乡、厚禄乡等地的40多个村提供120多场次义务指导,接待来访学习1300多人次,为我市稻虾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中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万多元,人均可分配收入超1.2万元。村集体经济从空壳到形成“自主经营+土地流转”等多元化收入。如今,中桥村稻虾产业规模约4000亩,已成为该市第一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稻虾综合种养基地。

攻坚显本色 贴心守护当好群众硬核后盾

自任职以来,蔡荣臻把“啃骨头、打硬仗”的部队作风带进乡村振兴一线,以政策落实、抗灾复产和民生建设为抓手,用务实举措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一化解。

针对村内因地处低洼、易遭水浸导致收成低而造成的大量长期撂荒水田,蔡荣臻带领党总支部探索出路,通过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带动治理,由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主动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并建立购销合作机制,推行“冬养虾夏种粮”模式,动员6户种田大户流转400多亩水浸田改作稻虾田,既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又实现了农户增收。

2022年6月初,中桥村遭遇罕见洪水内涝。早在5月中旬,蔡荣臻就安排专人24小时跟踪气象信息,通过微信群及“敲门行动”提前发布预警,并组织党员干部昼夜巡查,指导虾农在洪水前抢捕小龙虾,加固防逃设施。由于措施前置,洪水漫塘期间,全村小龙虾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在5万元以内。

该村不仅易遭洪水浸泡,还因处于金田水库灌区水尾,易受干旱缺水困扰。2024年下半年,旱情接踵而至,加上大藤峡灌区主干渠施工等影响,中桥村灌溉水源枯竭。蔡荣臻连续5次与桂平市、南木镇及大藤峡灌区指挥部沟通联系,最终促成“放水10天、施工20天”的错峰作业方案,缓解冬季虾塘燃眉之急。另外,蔡荣臻还带队与新宁村、沿江村、三鼎村协商,借用邻村泵站从浔江提水,并组织党员、虾农对6.8公里支渠清淤疏浚,设立三级抽水点,将浔江水经都耶江逐级引入村灌溉渠。抗旱期间,全村累计投入劳动力1100人次,动用抽水设备36台(套),保障4000亩稻虾田生产用水。

基础设施短板同样被逐项补齐。近年来,中桥村硬化道路21.46公里,新建桥梁3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06盏,建成健身篮球场4个;同步建成3座电灌站、铺设5.8公里灌溉管道,实现稻虾基地管网全覆盖。针对环境卫生,该村新建垃圾收集池20个,配备保洁员6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从政策落地到抗灾复产,从产业转型到民生补短,蔡荣臻带领村“两委”班子把“问题清单”变成“销号清单”,以连续攻坚的实绩,成为中桥村群众最可信赖的硬核后盾。

微信扫一扫打开

专属客服
{{userInfo.adviser.nickname}}
手机:{{userInfo.adviser.mobile}}
邮箱:{{userInfo.adviser.email}}
贵港人才网
手机:19378575036
邮箱:2669727378@qq.com
{{item.name}}.{{item.file_extend}}
发送
编辑常用语

{{item}}

添加常用语

请不要填写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